首頁|新聞|軍事|汽車|游戲|科技|旅游|經(jīng)濟|娛樂|投資|文化|書畫
在我們的傳統(tǒng)觀念中,家長對孩子的打罵都是正常的,正所謂“不打不成器”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,這些錯誤的傳統(tǒng)觀念對我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,在在傳統(tǒng)觀念中,父母與孩子的關(guān)系就是上對下,并沒有尊重孩子、和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。所以導致了很多孩子在長大之后有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陰影,特別是如果家長的心智不夠成熟,那么對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壓力與包袱。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,有些家長就容易把怨氣發(fā)泄到孩子身上。當家長對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無法滿足時,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來行事,一旦孩子的表現(xiàn)不能令家長滿意,那么家長多半會打罵上前。
那么家長應該怎么樣教育孩子,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呢?
一、要注意親子教育
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(guān)注他們成長,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,但不一定經(jīng)常溝通。大多數(shù)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,忽視親子教育。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發(fā)展的前面,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,不斷學習,提升教子能力,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。
二、要給孩子正面評價鼓勵他們
我們可以給孩子設(shè)立一些任務,這個任務應遵循“小步子原則”,將具有一定難度的任務分成幾步去完成,使分解后的任務難度處于幼兒的“最近發(fā)展區(qū)”,讓幼兒“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子”。由于幼兒的自我評價能力較低,他們對活動任務完成情況的評價,更多的是依賴成人。為了激勵幼兒,成人應以正面評價為主。這樣,幼兒在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,也會對活動結(jié)果作出積極的歸因,將成功歸因于能力從而產(chǎn)生自豪感,增加自信心。倘若幼兒失敗了,成人首先應堅持“無錯原則”,寬容幼兒的失敗和錯誤,把重點放在對失敗的原因的分析與改進上,而不是放在責難與懲罰上;
三、教會孩子向優(yōu)秀的同伴學習
同伴既是強化物,又是幼兒評定自己的參照物。在集體活動中同伴的某種行為獲得成功,作為觀察者的幼兒會看在眼里,記在心上。特別是成人對獲得成功的同伴給予肯定和獎勵時,幼兒更能受到替代強化,并作出積極歸因,產(chǎn)生“你行,他行,我也行”的自信心,這時仿效同伴成功行為的動機傾向也會大大增強。
研究表明,幼兒經(jīng)常與同齡的成功榜樣一起活動,不僅有助于增強幼兒的成就動機,而且有助于幼兒將觀察學習的效果外化到日常行為中。
四、培養(yǎng)孩子的獨立性
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,成人應幫助幼兒擺脫對他人評價的依賴性,發(fā)展自我評價、自我歸因的能力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在智力水平相同的幼兒中,主要歸因于自身內(nèi)部因素(如能力、努力)的幼兒與那些主要歸因于外部因素(如運氣、任務難度)的幼兒相比,前者的成績更好些。因此,在幼兒完成一定難度的任務后,應先讓幼兒自評、互評,再由成人總評。當幼兒更多地從自身內(nèi)部而不是從外部尋找原因,注重對活動過程而不是對活動結(jié)果進行評價時,成人要及時給予肯定;反之,成人則應給予否定并加以引導,從而促使幼兒的歸因由外控向內(nèi)控轉(zhuǎn)移,增強自我歸因的主動調(diào)節(jié)能力,真正做到“勝不驕,敗不餒”。
五、與孩子溝通時要有漸進性
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,但是說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。比如“你可得努力學習”。這種語言表達在今天對孩子的教育是無效的,也是無益的。因為這些話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,作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,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。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,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的與孩子溝通。就比較容易調(diào)動孩子的積極性,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、行動的方向。將孩子的行動目標分成許多的小臺階,每一步都具體而又相對容易的能夠達到目標,讓他們每一步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。
(責任編輯:)